我們該做甚麼?
吳智勳神父
默想:
今天福音有一個問題:「我們該做甚麼?」,現在就以這個問題作反省,好能為將臨期做好準備。
路加福音是一部很重視社會問題的福音,特別關心貧窮的人,常常透露天主不會捨棄他們。今天問問題的三批人,都是邊緣人物,他們沒有社會地位,甚至受人鄙視,但福音就偏偏把他們記了下來。至於其他重要人物問了甚麼,福音倒沒有興趣記載。
第一批發問的是「群眾」,福音裏的群眾是指一般猶太老百姓。他們沒有學識,只以勞力維生,他們為知識份子鄙視,為當權者欺負。耶穌曾批評那些當權者:「把重擔放在別人肩上,自己不肯用指頭去動一下;吞沒寡婦的財產,卻用長時間祈禱去掩飾。」這都顯視出老百姓常被欺負而不自覺,就算是覺察也無力反抗。然而,這些老百姓在天主的心目中卻有一定的地位。
當第一批問「我們該做甚麼」的時候,若翰就從人生活上最簡單的「衣」、「食」兩方面來要求他們:外衣,每個人都應該有一件,晚上要來禦寒,要是一件也沒有,就是說連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也沒有。那麼有兩件的,就應與沒有的分享盈餘。對食物方面也該是一樣;經驗告訴我們,一般的老百姓比大富大貴的人,更能分享所有。粵語長片反映窮人常能互相關照,是相當老實的寫照。
第二批發問的是「稅吏」,他們的地位比老百姓的還要低,他們代羅馬人收稅,首先要買收稅權,故開支很大,因此只有從百姓身上搾取錢財,所以是最不受歡迎的人物,連善良的老百姓也憎恨他們,把他們看作罪人。他們沒有社會地位,只能跟同業交往,故耶穌跟他們來往具有震驚性,和他們吃飯,住在他們家裏,更是不可思議。現世的人,甚為樂意跟名人吃飯、拍照,但對臭名昭著的人,就會跟他們劃清楚河漢界,避之則吉。然而,若翰跟耶穌一樣,沒有避開稅吏,但要求他們不要多徵收。這看似輕描淡寫,其實很要命,因為會直接影響他們的生計。
至於第三批的「兵士」,他們不是羅馬兵,而是羅馬人或是猶太當權者的差役,他們的薪資少,地位低,但他們有武力,像今日黑社會一樣可以欺壓別人。因此,若翰要他們不勒索、不敲詐、要知足,這樣就是要他們拒絕所有不當的甜頭。
若翰並沒有以自己的標準加在他人身上,他沒有要求人居曠野,吃野蜜、蝗虫,穿駱駝毛;也沒有要求老百姓去讀書,去當司祭以爭取地位;沒有要求稅吏不收稅,趕快離開稅吏團體;更沒有要求軍人不當兵。他只要他們從現實生活中作好準備,從物質的擁有,從人的自私、貪婪等不自由的心態中釋放出來,去接觸天主,回應天主。要是人的手裏拿滿了東西,就容不下天主的恩賜,因此,捨棄是為了擁有更好的。這三類邊緣人物,都有他們不自由的地方,若翰要求他們釋放自己,好能接受更美好的恩賜。
若翰聲明他不是默西亞,更不是喜訊福音本身;和默西亞相比,優劣立分,他只是用水洗,默西亞卻用聖神和火洗。為當時人而言,火比水的力量更大,火煉淨的能力比水更高,他連解祂的鞋帶,做祂的奴隸也不配。換句話說,人縱使能從物質或其他使人不自由的束縛中釋放出來,這並不表示人已擁有福音,因為這樣的行為很多非基督徒也能做到。其他宗教的苦行僧比基督徒的守齋、克己更辛苦,但即使苦行到了很高的境界,亦並非顯示已擁有福音。福音是在基督身上才找得到,故耶穌的宣講是:「悔改,信從福音。」悔改只是預備,只是奠基,並非目的,信從基督的福音才是最重要的。
讓我們記得今天的問題:「我們該做甚麼?」不要抽離實際生活去說做甚麼,更不要找一些無關痛癢,完全碰不到心靈深處的克己,應在最使自己不自由的地方下手,這才是真正的刻苦,真正的準備,真正的空虛自己,歡迎基督的來臨。大家誠實地、慷慨地問:「這個將臨期,我們該做甚麼?」
反省與實踐:
- 若翰並沒有把自己的標準加諸於他人,他和耶穌一樣,按照每個人個別的特點來告訴他們該做什麼。那麼對於你個人而言,要如何從現實生活中做好準備,使自己能從一些不自由的心態中被釋放出來 ?
- 在這預備迎接耶穌聖誕的期間,你願意為祂捨棄對物質擁有的渴望嗎?你是否願意依照你能力許可的範圍內,來關懷社會上弱勢貧窮的群體?若你願意嘗試,相信天主將會讓你擁有祂更好的恩賜。
Discover more from 三藩市天主教華人教務福傳中心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