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
耶穌的家庭:耶穌召叫了十二位門徒,目的是要他們成為一個家庭,一個教會來宣揚基督的福音。而這家庭是建立在彼此服務的基礎上的。在耶穌受難、復活之前,門徒們就認出耶穌就是默西亞、救世主。 但耶穌通過三次預言自己的苦難告訴門徒們,祂不是門徒們所期待政治性的默西亞、世間的國王;而耶穌是受苦受難的默西亞。 通過如此的教導,耶穌想讓祂的門徒明白,他們與其他世間的門徒不同。 但門徒們癡癡不懂耶穌的教導, 反而爭論他們中誰是最大的。...
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 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在你們內,便沒有生命。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必得永生,在末日,我且要叫他復活」,當耶穌說完這話後, 很多人說耶穌的話太生硬,他們沒有辦法再聽下去, 於是離開耶穌,其中包括祂的好多門徒。 對我們天主教友來講, 我們在彌撒聖祭裡所領的就是耶穌這裡所講的祂自己的體與血。 但對很多其他不相信聖體聖事的人來說,如何解釋這段聖經呢? 他們認為這裡耶穌是用比喻或象徵的手法講的。 祂的本意不是真正「吃祂的肉和喝祂的血」。 如果這是耶穌的本意, 那耶穌看到門徒們離開時,他就應該叫他們回來,...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聖體聖事也叫共融聖事。耶穌基督降生成人目的就是完全與人類在一起,進入與人類共融的最親密的境界。 耶穌愛人愛到底,祂願意完全同人類一樣,承受痛苦,接受死亡,在十字架上犧牲自己的生命,那是耶穌與人在痛苦、死亡中的共融。 但如何讓這種共融的愛具體實現呢? 耶穌建立的聖體聖事達到了這親密的共融。 耶穌說祂是從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糧,而這食糧就是祂的肉,祂的血,也就是祂生命的全部;耶穌生命包括祂的天主性。 所以領聖體是與耶穌的共融,也是與天主性的共融。 當然與天主的共融的效果就是分享天主性的永恆生命。...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俗話說,「人以食為天」,意思是說沒有食糧,人不得生存。 出谷記中, 當飢餓的以色列子民在曠野中向天主抱怨時, 天主從天降下瑪納餵養他們,使他們得到飽飫。物質的食糧不只是天主對以色列的關心與照顧,天主藉著瑪納奇蹟教導以色列之民,唯有天主的話才可引領他們走上正道, 唯有天主才是他們的依靠。 福音中記載,耶穌以五餅二魚餵飽了五千人後,很多人都跟隨著耶穌。他們跟隨耶穌不是因為想聽天國的道理,目的只是為了從耶穌那裡得到食物。 耶穌利用這機會教導他們要尋求永生的食糧,而這生命的食糧就是從天降下的祂自己。故此,...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當人自私時,總是覺得擁有的太少; 當我們沒有愛心時,就看不到別人的需求、不願意分享;當我們對耶穌沒有信心時,奇蹟也不會發生。 今天福音中所記載的五餅二魚的故事就為我們啟示這樣的道理。五千人需要吃飯,斐理伯說,「就是二百塊『德納』的餅,也不夠每人分得一小塊。」意思是, 餵養這麼的人需要很多費用, 我們沒有那麼多。其中,有個兒童有五個餅,俩條魚。安德肋說:「為這麼多的人,這算得什麼?」 安德肋所看到是不足,而沒有辦法或不願意與眾人分享。...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人生於人群,也“死”於人群。有時,人以同一目的而聚,有時,也因不同觀點而散。 多少次,雖然身處人群,卻丟失於人群中。熙熙攘攘人群常常使人感覺浮躁,人們到底來自何方,去向何處;什麽可以滿足人群的渴望,誰才是人群的主宰與方向?對於我來說, 讓我自己感覺到舒服的人群首先就是我的家人、朋友的相聚。 因為我們相聚時,分享的是血與肉的親情,愛與被愛的友情;情義中,有自我。另外,讓我感到溫暖就是我們教會團體。...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不傳福音有好多藉口: 傳福音是別人的事, 耶穌沒有派遣我去傳; 耶穌沒有給我任何能力與口才,我不會宣講道理;我要照顧我的家,沒有時間傳教; 我沒有任何的裝備,沒有準備好去傳教;或者,我害怕別人的反對,害羞出去傳教。如果有以上的藉口,你永遠都不可能成為耶穌福音的宣講著。 今天的福音啟示我們,是耶穌揀選了門徒,沒有徵求他們的同意而直接派遣他們去傳福音的,傳福音是門徒的榮幸與使命;每一個被耶穌召叫的人都負有這一聖神的責任。 不論是舊約中的先知還是耶穌的門徒都會覺得的自己能力有限,沒有辦法完成天主的使命。...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舊約中,當以色列之民背棄天主的誡命而崇拜邪神時, 天主便揀選先知提醒他們回歸正道,回歸天主。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先知的聲音通常不被接受,先知自己也因此被迫害。 今天的福音中,已有聲望的耶穌返回自己的家鄉;他來道會堂中講道。書中沒有提到耶穌所講的內容。 但聽到的人都很驚訝。他們為耶穌智慧、耶穌所顯的奇能而感到震驚。但他們拒絕接受耶穌,因為他們認為他們完全了解耶穌。耶穌不就是木匠的兒子,他的母親不就是瑪利亞嗎?他憑什麽教訓他人。 像舊約中的以色列之民,耶穌家鄉的人拒絕接受耶穌為先知。...
常年期第十一主日
耶穌今天福音中講俩個比喻:第一, 耶穌「天主的國,好比一個人,把種子撒在地裡;他黑夜白天,或睡覺或起來,那種子發芽生長,至於怎樣,他卻不知道,因為土地自然生長果實:先發苗,後吐穗,最後穗上長滿麥粒。當果實成熟的時候,他便立刻派人,以鐮刀收割,因為到了收穫的時期。」比喻的天國道理:天主是天國的主人。 人在信任中撒種、耕耘,灌溉,而種子的發芽生長靠天國的定律,直到收穫的時候到了,人便享受天國的果實。生活靈修:「活出信仰生活就會有信仰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