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獨子
翟林湧神父
今年是慈悲的禧年, 我們的教宗方濟各鼓勵教友們朝聖; 在朝聖中過程中去跨越教會所開啟的慈悲禧年的大赦之門, 去感受天主的慈悲, 領受天主的寬恕。感謝天主,我有幸和灣區的教友在前兩星期去義大利朝聖。我們團體在義大利境內去了十多個聖地朝聖。 每到一處都有來自聖神的感動。當然, 其中讓我感動的一處就是跨越教宗為普世教會開啟的聖伯多祿大殿的慈悲禧門,並參觀和感受聖殿的雄偉與神聖。 親眼目睹聖伯多祿大殿建築的規模與結構,讓我為之驚嘆,也為教會感到驕傲。 仰觀教堂中的聖神的畫面與雕塑,心中肅然起敬。這些圖畫與雕塑不僅是歷史名跡, 也講論著信仰的故事。
在眾多的雕塑中, 教友都想親眼目睹的就是米開朗基羅的Pieta, 中文稱為聖殤像或聖母憐子雕像。 這雕像講述的是耶穌死後,祂的身體從十字架死取下, 聖母將她的獨生子抱在懷中的畫面。 這是米開朗基羅年輕時的作品。 雕塑中, 聖母年輕美麗, 耶穌看起來也無痛苦,表情如同睡著一般。 米開朗基羅著意講述一個屬於靈性生命的故事,而不是一個死亡的故事。 從畫面中,我們也不難想像並感受到此情此景的悲傷。 做為一位母親,親自將自己的死去的兒子抱在懷中那是何等的傷痛。但這傷痛卻被聖母的美麗與去世後耶穌的平靜所掩蓋。雕像中充滿了沒有扭曲的愛,充滿了希望與生命。 這也可能是作者米開朗基羅所傳遞的信息, 也是我們信仰的真諦, 福音所啟示的真理。
在這個主日的福音中, 我們所聽到的故事,也是母與子的故事。耶穌到了名叫納因的城市, 在城門口, 祂遇到了人們抬著一個去世的獨生子,他的母親是寡婦。 雖然福音沒有具體描寫這位寡婦母親的痛苦, 但我們也可想像她失去兒子的悲傷與痛苦。她失去了獨生子就是失去了一切。 這時,耶穌動了憐憫的心, 安慰寡婦, 向她說,“不要哭了,”並上前按住棺材說,“年青人, 我對你說, 起來吧!” 那年青人就坐起來,開口說話。 耶穌便把他交給了他的母親。 這是福音中記載耶穌所行的一個奇蹟;耶穌復活了這位獨生子。 奇蹟顯示了耶穌是神,是天主, 祂有能力使人復活。 但這裡更重要的是耶穌顯示了我們相信的天主是個什麽樣的天主。 我們相信的天主是個充滿愛心,充滿憐憫的主。 耶穌看到寡婦就動了憐憫的心,安慰她。耶穌並在沒有請求下, 就主動復活了這位獨生子,並把他交還給他的母親。 所以,我們的天主就是充滿憐憫, 並可起死回生的天主。
這個福音故事由悲傷開始, 但因著主的憐憫與愛, 故事的結局是美好的結局。 所以很多人因著耶穌所行的奇跡而讚美天主, 並把這一好消息傳遍各地。
這是耶穌在傳播福音時所顯的一個奇蹟。 這也是耶穌自己生命的寫照。 最終, 母親的獨生子耶穌將會被人釘死在十字架上, 聖母將自己的獨生子抱於懷中, 悲傷與痛苦不可避免。 但天主父, 看在眼裡, 動了憐憫的心, 主動安慰母親的心,“不要哭”, 並將這獨生子從死者中復活起來,交給母親、交給我們。 這獨生子將永遠與母親同在、與我們生活在一起; 我們也因著祂而獲享永恆的生命。 多麼美麗的故事,多麼美好的結局! 這就是福音。 福音是以愛與生命的勝利為結局。 雖然生命有其痛苦、悲傷的過程, 但信仰的結局是完美的,因為天主父將復活的獨生子賜給我們。 這可能也是米開朗基羅的聖母憐子雕像所要啟示的道理: 在天主的憐憫中,美麗復活的生命可以戰勝死亡的悲傷。
Discover more from 三藩市天主教華人教務福傳中心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