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Peter Zhai | Jul 24, 2021 | 主日默想
當人自私時,總是覺得擁有的太少; 當我們沒有愛心時,就看不到別人的需求、不願意分享;當我們對耶穌沒有信心時,奇蹟也不會發生。 今天福音中所記載的五餅二魚的故事就為我們啟示這樣的道理。五千人需要吃飯,斐理伯說,「就是二百塊『德納』的餅,也不夠每人分得一小塊。」意思是, 餵養這麼的人需要很多費用, 我們沒有那麼多。其中,有個兒童有五個餅,俩條魚。安德肋說:「為這麼多的人,這算得什麼?」 安德肋所看到是不足,而沒有辦法或不願意與眾人分享。...
by Peter Zhai | Jul 17, 2021 | 主日默想
人生於人群,也“死”於人群。有時,人以同一目的而聚,有時,也因不同觀點而散。 多少次,雖然身處人群,卻丟失於人群中。熙熙攘攘人群常常使人感覺浮躁,人們到底來自何方,去向何處;什麽可以滿足人群的渴望,誰才是人群的主宰與方向?對於我來說, 讓我自己感覺到舒服的人群首先就是我的家人、朋友的相聚。 因為我們相聚時,分享的是血與肉的親情,愛與被愛的友情;情義中,有自我。再者,讓我感到溫暖就是我們教會團體。...
by Peter Zhai | Jul 10, 2021 | 主日默想
不傳福音有好多藉口: 傳福音是別人的事, 耶穌沒有派遣我去傳; 耶穌沒有給我任何能力與口才,我不會宣講道理;我要照顧我的家,沒有時間傳教; 我沒有任何的裝備,沒有準備好去傳教;或者,我害怕別人的反對,害羞出去傳教。如果有以上的藉口,你永遠都不可能成為耶穌福音的宣講著。 今天的福音啟示我們,是耶穌揀選了門徒,沒有徵求他們的同意而直接派遣他們去傳福音的,傳福音是門徒的榮幸與使命;每一個被耶穌召叫的人都負有這一聖神的責任。 不論是舊約中的先知還是耶穌的門徒都會覺得的自己能力有限,沒有辦法完成天主的使命。...
by Peter Zhai | Jul 3, 2021 | 主日默想
舊約中,當以色列之民背棄天主的誡命而崇拜邪神時, 天主便揀選先知提醒他們回歸正道,回歸天主。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先知的聲音通常不被接受,先知自己也因此被迫害。 今天的福音中,已有聲望的耶穌返回自己的家鄉;他來道會堂中講道。書中沒有提到耶穌所講的內容。 但聽到的人都很驚訝。他們為耶穌智慧、耶穌所顯的奇能而感到震驚。但他們拒絕接受耶穌,因為他們認為他們完全了解耶穌。耶穌不就是木匠的兒子,他的母親不就是瑪利亞嗎?他憑什麽教訓他人。 像舊約中的以色列之民,耶穌家鄉的人拒絕接受耶穌為先知。...
by Peter Zhai | Jun 26, 2021 | 主日默想
今天的福音中記載耶穌顯的俩個奇蹟。一是治癒患血漏病的婦人,另一個是耶穌復活會堂長的女兒。 其共同點是,俩個故事都有耶穌與被治癒者的接觸。婦人患病已有十二年,她花費一切,尋醫治病都沒有任何效果,她受了很多的痛苦。 這痛苦有身體上的痛苦;可能更大痛苦是,她的病被認為不潔的病;她不得與任何物品、人物接觸以使其變不潔。由此可見,她是完全被社會拋棄的人。 但她有勇氣,也相信觸碰耶穌, 不會使耶穌不潔,反而耶穌會使她潔淨。 因著她的信德,她得到了治癒。而且耶穌稱她為女兒,這更顯示耶穌的天主性。 耶穌使命是恢復人的尊嚴,使「不潔...
by Peter Zhai | Jun 19, 2021 | 主日默想
「師父!我們要死了,你不管嗎?」風浪中顛簸的門徒們的感受與對耶穌的呼喊也是我們信仰生活中的所經歷的。 當我們生命經歷困苦、悲傷與害怕時, 我們都會問, 「我的天主啊, 你在哪裡,你難道不管我們了嗎?」但從耶穌的教導中我們知道,祂從來沒有向祂的門徒保證他們的生命將是萬事順遂、他們的信仰旅程將會是一帆風順。 反而,耶穌常常驚醒他們跟隨祂需要付出代價,並有十字架的相伴; 但同時,耶穌許諾祂永遠會和我們在一起。 我們經歷痛苦與害怕時,即使聽不到他的回應,祂還是與我們同舟共濟。 有人說,信仰的反面其實不是不信,而是害怕。...